新冠肺炎爆发,导致全国乃至全球出现医疗用品紧缺的情况。与此同时,催生了大量线上医疗需求,百度、京东等众多互联网公司入局,试水医疗用品行业,加码“互联网+医疗”。
虽然大健康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互联网医疗是机遇,但在这股浪潮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竞争对手过多,后发力的一些互联网公司要想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在广大的需求之下,医疗行业或将成为互联网公司们下一个重要的战场。
疫情之下,互联网公司纷纷加码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在线医疗推向了风口。自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都进入“封城”状态,线下医疗诊所渠道大多数被切断,几乎陷入瘫痪状态,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对于一些身患疾病却又无法线下就诊的患者来说,线上医疗平台成为了他们的“救命稻草”。疫情期间,线上医疗大爆发,问诊数据的激增,不能出门的人们纷纷寻求线上途径来解燃眉之急。
疫情发生后,多家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线上问诊量激增。2020年春节期间,在线问诊领域独立APP日活最高峰达到了671.2万人,最大涨幅接近160万人,同比涨幅高达31.28%。
疫情期间,39健康网、丁香园、平安好医生等多家在线医疗平台为患者提供问诊,各大在线问诊平台迎来流量高峰。
39健康网网站每天的访问量都在百万级别,疫情专题页累计线上曝光量近1.16亿;丁香园在线问诊用户环比增幅为215.32%,问诊量环比增幅达134.91%;平安好医生平台访问人次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增长10倍,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之多。
同时,为了满足医疗物质不足的需求,以及赶上在线医疗的风口,众多互联网公司加码医疗行业。
天眼查显示,百度在3月12日成立百度健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百度健康的经营范围包括医疗器械I、II类、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零售药品及销售第三类医疗器械等。
3月24日,天津小陌范式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最终受益人为陌陌科技联合创始人雷小亮。天津小陌范式科技有限公司由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经营范围包括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销售、保健食品销售等。
3月25日,无锡京东乾丞贸易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京东零售集团电脑数码事业部总经理任涛,由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经营范围包括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销售等。
短短两周,百度、陌陌、京东相继成立医疗公司,可以看出互联网公司正掀起了一股加码医疗行业的风潮。
其实,早在2014年开始,就可以看到BAT逐渐涉足互联网医疗的身影。
腾讯于2014年宣布进入大健康领域,在2016年加快了互联网医疗的布局步伐,投资了数十个医疗健康项目,包括丁香园、医联和好大夫在线等互联网医疗企业。
此外,腾讯还控股企鹅医生,布局线下诊所,致力于通过互联网共享的创新方式,打造“预防检测+治疗+康复管理”的服务闭环。
今年4月1日,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经营范围新增一类和二类医疗器械销售。许可经营项目:三类医疗器械销售。继续加码大健康行业。疫情之下,助长了腾讯加码大健康的野心。
2015年百度曾成立医疗事业部,不过两年后该部门被裁撤,当时百度称此举是对医疗业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和优化,未来百度医疗业务的布局将集中在人工智能领域,以便更好地适应医疗行业的发展。
2019年,百度联手东软、打造灵医智慧等,继续布医疗领域。如今,由于疫情,触发了百度加码医疗行业的决心。
据阿里健康发布2019年财年业绩报告显示,阿里健康录得收入50.96亿元,毛利13.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6%和103.9%,经调整后利润为1.22亿元。
其中,医药电商板块合计实现收入49.17亿元,同比增长106.3%,占总营收的比重高达96.48%。可以看出阿里在跨界医疗的时候,也是将电商平台作为战略重点,主要开拓的业务还是电商平台和支付。
阿里组建的阿里健康主要是为了承接集团的医疗健康业务,例如运营天猫医馆,还有医疗器械电商业务。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公司不仅仅是为了涉足医疗器械,更是为了布局互联网+医疗这个赛道。
而且,众多企业加码医疗领域,对于政府、企业、个人来说,三者都有利。政府推出相关政策举措,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健康发展;更多企业响应,能够促进医疗市场繁荣及行业水平的提高;个人希望解决医疗物质紧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为何加码“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公司纷纷加码医疗行业,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的。
首先是需求发生了变化,企业针对市场的战略方向也需要相应地作出调整。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更加重视,不仅要保证身患疾病后能够得到诊疗,更希望做好身体健康的防患与预警。而线上医疗平台就成为了用户咨询疾患相关问题的首选。
特别是疫情之下,人们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不能外出,线下医疗系统面临高压,而线上分诊,问诊做初步筛选,能够分流压力。并且在特殊时期,许多疾病只能通过线上医疗平台先诊断,再对症治疗,无法走线下医疗机构的渠道。
其次,推进医疗的线上化,以及政策推动是重要的利好。
据悉,今年2月以来,广东、四川、北京、上海等省市都明确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结算体系。2月26日,武汉作为核心疫区也联合线上医疗平台微医开通了医保支付,覆盖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十个重症慢病病种,提供线上复诊开方,线下药店开药。
与此同时,政策层面利好不断。3月2日和5日,国家先后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均明确提到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对互联网医疗机构开具电子处方、诊疗费以及药费医保在线直接结算开启“绿灯”。
互联网医疗从业者陈齐说道:“最简单的解释,不一定人人都使用微信、淘宝和百度,但是每个人都会生病。未来每一部手机和移动终端,都会有一个关于健康医疗的APP。”
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医疗资源差异化严重,这些现状就是互联网医疗行业必须发展的源动力。
而且医疗、医药是每个人的刚需,加上这次疫情,让口罩、额温枪等医疗用品,以及医院供不应求。而互联网巨头本身有用户数据的积累,布局互联网+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未来或将有更多的互联网公司进入医疗领域。
再次,医疗大数据可以帮助疫情防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利用舆情大数据预警疫情,舆情监控是大数据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它可以作为预警疫情的重要手段。对网络舆情的监控能够帮助公共卫生部门预警潜在疫情,从而未雨绸缪,避免疫情大范围的传播。
二是利用监控网络发现传染源,通过对社会影像监控资料的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运算,能及时发现传染源,预警高危人群,做到早防御、早发现、早隔离。
三是利用大数据助力分级诊疗,在医疗资源有限,患者较多的情况下,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级诊疗能够更高效地配置医疗资源。
前景与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医疗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互联网公司布局医疗是大势所趋,但也会面临一定的挑战。
前景与趋势方面
第一,行业前景广阔。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2-2018年,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迅速发展,从67亿元增长至49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9.37%,反应出我国医疗市场对互联网医疗的迫切需求。如果按照这一增幅,2020年行业规模将突破940亿元,行业或将进入规范化发展的高速增长期。
第二,多方企业积极入局互联网医院。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医院的运营主体有公立医院,同时也有互联网公司、制药和医疗器械企业等进入布局。如:前文提到的腾讯投资的丁香园、医联和好大夫在线等互联网医疗平台等;再如康美药业,旗下互联网医院医疗平台集成了掌上医院、网络门诊、远程会诊、智慧药房等医疗服务系统。
这些企业自身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同时立足于自身的主要业务,布局互联网医院有着独特优势。未来,互联网医院将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
第三,5G推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并加速互联网医院落地。此前,工信部召开加快推进5G发展、做好信息通信业复工复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扎实做好5G发展和复工复产工作,努力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依托5G技术,互联网医疗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设备资源等,在疾病诊断、治疗、监护等方面实现远程医疗场景。5G+互联网医疗可以突破原有的地域限制,平衡医疗资源,提升效率,节省医院运营成本。随着2020年5G建设工作的开展,将更好的推动互联网医院落地,实现更多应用场景。
但同时也会面临一定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互联网上的卫生信息也不断地丰富,由于网络卫生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真假难辨,难免会造成卫生信息的泛滥化。由于医学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患者难辨信息的真伪,容易受不法分子的欺骗,导致病情的耽误和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许多互联网公司本身的基因是互联网,而不是医疗。做互联网是强项,但自己做医疗却是弱项,成功的概率不高。
此外,互联网是一个放大镜,它能将企业效应最大化,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如果行业一旦进入红海,也可能存在人为或不可抗力因素侵害用户的权利。一旦行业竞争白热化,部分企业出现亏损,甚至会出现平台将用户数据倒卖的危险。
有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巨头与医疗、医疗公司合作,发展医疗信息化。与医疗医药公司、医院联动,发挥各自的优势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不是抢医疗医疗公司的饭碗,最后弄得两败俱伤。但不可否认,众多互联网公司试水医疗器械,加码医疗,已经是一个难以抵挡的趋势。”
互联网医疗行业,企业只有站在用户角度,真正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