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疗器械供应商网! 快速访问 | 本站服务 2020/5/12 上午12:00:00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医保局最新文件流出!高耗带量采购走向曝光,全国大降价!

医保局最新文件流出!高耗带量采购走向曝光,全国大降价!

发布时间:2020-05-11 来源:

 “医保最新文件流出!今年重点工作任务,剑指高值耗材价格治理!”

医保最新文件流出!
着重全国高耗价格治理
近日,互联网上流传着一份关于印发《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2020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的文件(文末见全文),在该文件中国家医保局明确指出了今年国家在医保谈判及采购方面的重点工作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国家医保局在药耗谈判、采购方面三项重点工作任务中,除了对带量采购的进一步要求之外,还对于高值医用耗材治理工作着墨较多。文件称,将根据集采工作需要,及时开展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监测和部门高值医用耗材的全国价格形势分析。
 
就在今年1月,国家卫健委才印发《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的通知》,共计18种高值耗材,涉及骨科、心血管等多个细分领域品种的高值耗材,迎来全国重点治理。
 
在《清单》的约束下,院内高值耗材的选择和使用都将迎来严格的监督。用量大且使用异常的高值耗材将面临停用、重新遴选等干预措施,以整治院内高值耗材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淘汰掉一批“性价比”不高的高值耗材,使院内的使用更加的透明化,减少医疗腐败的滋生。
 
而医保局此次明确加大对高值耗材的监测,极有可能会联动卫健委等部门,从带量采购实施品种,和这18类高值耗材入手,以医保准入为重要手段,通过集采平台和医保采购目录,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价格监测”!
国家集中采购平台将建成!
全国高值耗材价格“裸奔”

要实现全国高值耗材“价格监测”,必然要建成全国统一的招标采购平台。

此次《工作要点》要求明确:

也就是说不仅要建成全国统一的耗材招标采购平台,还要向全国各省相关机构人员开放权限,为实现价格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早在去年8月,国新办针对《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就公开表明:建立医药集中采购平台。要求所有的公立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采购必须在平台上公开交易、阳光采购,把平台建起来。
 
拟搭建的国家集中采购平台,实现全国医用耗材数据交互大一统是完全有可能的!
 
什么是全国医用耗材数据交互大一统呢?最直接的就是各省集中采购中医用耗材的招标价、采购价能够实现透明化、联动调整。这也为全国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治理,提供有力抓手!
 
大杀价!
9月底前全国推进,高耗带量采购!
 
全国集中采购平台的建设,正是为耗材医保国家目录建设,国家谈判和全国大范围的带量采购铺路。
 
就在3月18日,一份国家医保局起草的《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落地的函》在业内流传。
该文件明确:“9月底前,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率先探索对未纳入国家组织集中采购的药品和高值耗材开展带量采购,其他省份也要积极跟进。”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5个月内,我国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江苏、安徽、福建、青海、上海、浙江、湖南、重庆、四川、陕西和宁夏)的省级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工作将会陆续开展,而11个医改试点省份之外的23个省份及城市也要积极推进。
 
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的实施,目前已经蔓延至5省,以及京津冀“3+6”耗材联盟,涉及骨科、心血管等高值耗材以及输液器等普通医用耗材,价格降幅高达90%。
 
而在2019年的12月初,国家医保局就提出下一步要选取重点品种开启高值耗材国家级带量采购试点。换句话说,高值耗材省级带量只是开始,未来国家级带量采购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经销商没有差价赚
流通领域加速洗牌!
 
无论是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治理,还是带量采购,主要目的就是填平耗材价格洼地,实现价格“透明化”。
 
在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的谈判中,越来越多的省市开始将全国最低价和“两票制”第一票的价格中的低者作为谈判参考价。
 
在早期安徽省省级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方案,以及近日常州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医用耗材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中,都明确提出将“两票制”第一票的价格作为谈判参考价。
 
而随着耗材“两票制”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扩张,以及带量采购实施范围和品种不断增多,这意味着大批经销商将没有差价赚了。
 
无论如何,2020年,必将是高值耗材监管更加严格的一年。监管收紧,集采准入门槛的提升,以及“两票制”的组合拳,无论是上游的中小厂家,还是流通领域的大批经销商,将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毕竟这一次是国家在行动!
 

特此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中国医疗器械供应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医疗器械供应商所有。若需转载需注明新闻来源及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